ISO 22000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简介
-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食品的安全问题;要求生产、操作和供应食品的组织,证明自己有能力控制食品安全危害和那些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顾客的期望、社会的责任,使食品生产、操作和供应的组织逐渐认识到,应当有标准来指导操作、保障、评价食品安全管理,这种对标准的呼唤,促使ISO22000:2005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求标准的产生。
-
ISO22000:2005标准既是描述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的使用指导标准,又是可供食品生产、操作和供应的组织认证和注册的依据。
-
ISO22000:2005表达了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共性要求,而不是针对食品链中任何一类组织的特定要求。该标准适用于在食品链中所有希望建立保证食品安全体系的组织,无论其规模、类型和其所提供的产品。它适用于农产品生产厂商,动物饲料生产厂商,食品生产厂商,批发商和零售商。它也适用于与食品有关的设备供应厂商,物流供应商,包装材料供应厂商,农业化学品和食品添加剂供应厂商,涉及食品的服务供应商和餐厅。
-
ISO22000:2005采用了ISO9000标准体系结构,将HACCP(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危害分析和临界控制点)原理作为方法应用于整个体系;明确了危害分析作为安全食品实现策划的核心,并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所制定的预备步骤中的产品特性、预期用途、流程图、加工步骤和控制措施和沟通作为危害分析及其更新的输入;同时将HACCP计划及其前提条件-前提方案动态、均衡的结合。本标准可以与其他管理标准相整合,如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等。
原理
-
众所周知,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为了给宇航员提供安全食品,美国宇航局(NASA)和食品生产企业PILLSBURY共同开发HACCP,到20世纪后期,HACCP已经得到持续发展。HACCP系统已经从最初的三个原理(危害识别、确定关键控制点和控制任何危害、建立监视系统)拓展为五大步骤和七大原理,这五大步骤是:建立HACCP小组,描述产品及其销售特性,描述产品预期用途及产品用户,绘制过程流程图,验证过程流程图;七大原理是:对危害进行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CCP),建立关键限值,建立关键控制点的监视体系,当监视体系显示某个关键控制点失控时确立应当采取的纠正措施,建立验证程序以确认HACCP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建立文件化的体系。
前景
-
进入21世纪,世界范围内消费者都要求安全和健康的食品,食品加工企业因此不得不贯彻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以确保生产和销售安全食品。为了帮助这些食品加工企业去满足市场的需求,同时,也为了证实这些企业已经建立和实施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从而有能力提供安全食品,开发一个可用于审核的标准成为了一种强烈需求。另外,由于贸易的国际化和全球化,基于HACCP原理,开发一个国际标准也成为各国食品行业的强烈需求。
-
ISO22000:200X标准的开发主要是要达到目标:
-
符合CAC的HACCP原理;
-
协调自愿性的国际标准;
-
提供一个用于审核的标准;
-
构架与ISO9001:2000和ISO14001:1996相一致;
-
提供一个关于HACCP概念的国际交流平台。
-
因此,ISO22000:200X不仅仅是通常意义上的食品加工规则和法规要求,而是寻求一个更为集中、一致和整合的食品安全体系,为构筑一个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提供一个框架,并将其与其他管理活动相整合,如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等。
-
ISO22000:200X是按照ISO9001:2000的框架构筑的,同时,它也覆盖了CAC关于HACCP的全部要求,并为“先决条件”概念制定了“支持性安全措施”(SSM)的定义。ISO22000:200X将SSM定义为“特定的控制措施”,而不是影响食品安全的“关键控制措施”,它通过防止、消除和减少危害产生的可能性来达到控制目的。依据企业类型和食品链的不同阶段,SSM可被以下活动所替代,如:良好操作规范(GMP)、先决方案、良好农业规范(GAP)、良好卫生规范(GHP)、良好分销规范(GDP)和良好兽医规范(GVP)。ISO22000:200X将要求食品企业建立、保持、监视和审核SSM的有效性。
益处
-
(1) 可以与贸易伙伴进行有组织的、有针对性的沟通;
-
(2) 在组织内部及食品链中实现资源利用最优化;
-
(3) 改善文献资源管理;
-
(4) 加强计划性,减少过程后的检验;
-
(5) 更加有效和动态的进行食品安全风险控制;
-
(6) 所有的控制措施都将进行风险分析;
-
(7) 对必备方案进行系统化管理;
-
(8) 由于关注最终结果,该标准适用范围广泛;
-
(9) 可以作为决策的有效依据;
-
(10) 充分提高勤奋度;
-
(11) 聚焦于对必要的问题的控制;
-
(12) 通过减少冗余的系统审计而节约资源。
主要内容
-
互动沟通:沟通是确保在整个食品链的每个步骤所有相关的食品安全危害得到确认和控制所必须的。包括食品链中上游和下游组织的沟通。
-
系统管理:最有效的食品安全体系是在架构化的管理体系框架内建立、运作和改进的。
-
危害控制:ISO 22000动态地将HACCP的原则及其应用与前期要求整合了起来,用危害分析来确定要采取的策略以确保食品安全危害通过HACCP和前期要求联合控制。
对象
-
危害识别是我们在依据ISO22000标准审核的过程中经常发现不符合的过程之一,对于危害识别的对象,不少企业还停留HACCP体系的要求阶段,即识别对象从原料验收开始,到产品交付结束。而ISO22000标准7.4.2.1要求企业“应识别并记录与产品类别、过程类别和实际生产设施相关的所有合理预期发生的食品安全危害。”
-
因此,企业在危害识别时,首先依据界定的体系范围识别产品类别,如蔬菜罐头、玉兔甜包[属于米面制品]、鱼丸[属于速冻食品]等。然后,在已识别的不同产品类别的基础上,识别产品的实现过程,其中包括原料验收到产品交付的主过程,也包括产品运输[外包过程]、设备维护保养[辅助过程]、设备的清理[清洗和消毒过程]等生产辅助过程。然后再识别与生产设施相关的食品安全危害,如饮料生产企业的洁净厂房,判定和识别由生产设施的不足可能带来的食品安全危害。
-
在危害识别时可以不考虑前提方案的实施效果,因为危害识别的本身目的是识别“所有可能合理预期发生的食品安全危害”。
推广意义
-
在不断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下,基于本标准建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组织,可以通过对其有效性的自我声明和来自组织的评定结果,向社会证实其控制食品安全危害的能力,持续、稳定地提供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终产品,满足顾客对食品安全要求;使组织将其食品安全要求与其经营目的有机地统一。
-
食品安全要求是第一位的;它不仅直接威胁到消费者;而且还直接或间接影响到食品生产、运输和销售组织或其他相关组织的商誉;甚至还影响到食品主管机构或政府的公信度。因此,本标准的推广,是具有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的。
资深咨询经理24H值班电话
15201173892